据黔西南公安:
走进公安部定点帮扶地区大型调研采访系列报道②
(相关资料图)
“绣”出乡村新画卷,致富笑容比蜜甜
公安部挂职干部祁聪“穿针引线”带领村民勤劳致富
清晨,薄雾笼罩下,被群山环绕的苗族村寨仿佛画中的世界,宁静祥和。这里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兴中镇辣子树村,几名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苗族妇女正在一片空场上拍摄宣传短视频。她们身上的苗族服饰色彩艳丽,花纹繁复,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这身精美的苗族服饰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帮她们拍摄视频的人,就是带领村民们开办民族刺绣厂的公安部派驻贵州普安辣子树村第一书记祁聪。
4月9日,祁聪帮助村民拍摄苗绣宣传视频。本报记者温凯摄
开办刺绣厂和腊肉加工厂、建设村小学足球场、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加强人居环境治理……驻村帮扶一年多来,祁聪和辣子树村的村民携手同行,因地制宜拓展产业项目。在祁聪的带领下,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当地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创办产业项目
辣子树村石山、半石山居多,平均海拔1843米,人均耕地仅有0.65亩。2021年8月,祁聪作为第一书记来到辣子树村,对如何带领农民增加收入,他以摸底调查破局。
“常规种植养殖产业项目受制于客观自然条件及市场销路、运输方式等因素,因此,投资少、见效快的加工类项目显然是不错的选择。”带着这样的想法,祁聪开始了他在村里的摸底调查。
“祁书记是实干派,有想法,效率高。”辣子树村村支书王集表示。到任后,祁聪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村20.55平方公里内的14个村民组。
走访中,祁聪发现苗族妇女身着的刺绣服装精美、价格贵且销路好,一套苗族服装在市场上少则两三千元、多则五六千元,而辣子树村全村2000多人中,苗族同胞接近一半。祁聪的脑子里逐渐萌生了开办刺绣厂的念头。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祁聪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研筹备工作。考察项目、找技术能手、选厂址、谈合作、招员工、搞培训……他一边争取帮扶资金,一边寻找社会企业做合作伙伴,最终在辣子树村建起了刺绣厂。
“祁书记踏实能干,办事执着又利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最终决定与辣子树村集体合办刺绣厂。祁书记定了两个底线,一是不能拖欠工人工资,二是要保证产品的销售。”与辣子树村合作的企业家表示。
苗族妇女杨四妹是第一批经过培训上岗的本地人,由于学习认真刻苦,她现在已经是“熟练工”,一天能做苗绣挎包100多个。“我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镇上读中学,小的在村里上小学。刺绣学起来不难,我现在一边务工一边还能照顾家里,工资也比以前多。”
刺绣厂的开办一下带动了20多人的就业,产品在本地就能消化,不用再借助消费帮扶。
4月9日,祁聪在新建的辣子树村刺绣厂走访了解生产情况。本报记者温凯摄
提供安心保障
“村里家家户户在过年时都有杀年猪做腊味的习惯,因此养猪的传统也就一直被保留下来。除了自家吃的外,村民们家里多余的猪会被卖掉,这些猪不但肉质好,而且价格还低。”在去往腊肉加工厂的路上,祁聪对记者说。
谈起开办腊肉加工厂的想法时,祁聪的表情有些沉重。“我刚来村里的那年冬天,猪肉的价格持续低迷,生猪一斤只有7元,而村民要想保本,价格起码不能低于9元,可以说,很多村民都是‘含泪卖猪’。”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祁聪想办法、找出路,经多方打听了解,他发现腊肉市场价格稳定、销量有保证。于是祁聪便想通过肉类加工产业带动生猪养殖,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随后,祁聪对周边市场进行了调研,在确定有市场、有原料、有技术的前提下,一边筹措帮扶资金,一边寻找有腊肉加工厂经营管理和电商销售经验的企业家合作。去年12月底,腊肉加工厂项目正式投产运营。
“我们答应村民,要是猪肉价格高就按市场价格收购,如果市场价格低,就按每斤10元的保底价格收购,这样一来,村民就不用担心价格波动了。目前,厂里共有16间烟熏厂房,一次能熏5万斤猪肉。”祁聪介绍。
腊肉加工厂的包装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将制好的腊肉进行真空装袋。“这几天我们已经包装好5000斤,库房里还有存货。”腊肉加工厂负责人刚见到祁聪,就赶紧过来和他商量过两天直播带货的事情。
“我们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直播活动,希望能有个好销量。”对于两天后要举行的大型直播活动,祁聪既期待又紧张,不停地和相关负责人交流各种细节问题。
建设希望球场
辣子树小学依山而建,并排的两栋教学楼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青山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鲜艳。
“我们小学一共有250多名学生,其中90%是苗族。”苗族老师杨应素已经在此工作了32年,他对学校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建校时只有几间瓦房,后来建了教学楼,再后来一栋不够用就又建了一栋,现在不但有篮球场、图书长廊,还新建了足球场。”
2021年,辣子树小学两次获得县校园男子足球赛冠军。外出比赛获胜后,孩子们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自己的足球场?”孩子们的问题深深触动了祁聪的内心,“以前,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孩子们踢球只能在这块篮球场地进行,踢飞的足球经常砸坏旁边教学楼的窗户。”
为了解决辣子树小学发展足球特色教育却没有足球场地的尴尬,祁聪主动向上级部门争取援建校园足球场项目的资金支持。
新建的足球场不但四周有了围挡,还安装了夜间照明设备。“只要孩子们喜欢,他们随时都可以来这里踢球。”
“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才是最好的帮扶。一个孩子通过教育转变思想观念,至少可以影响三代人。”祁聪深知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帮扶的重要任务,因此他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
联系有关单位、爱心人士帮扶特殊家庭学生,争取资金给在校大学生按标准发放助学补贴,在爱心人士支持下带领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学生走出去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的目标是要为村里的孩子点亮未来。”祁聪说。
走在辣子树村,平整的硬化路面、统一的太阳能路灯杆、新建的房舍、整洁的环境……眼前的一切很难让人把这里和曾经的深度贫困联系起来。村里的孩子们见到陌生人还是有些腼腆,但见到祁聪却是笑着用苗语打招呼;劳作的村民见到祁聪总是会热情地邀请这位“书记”到家里坐坐……深山里的村民,既淳朴又真诚,他们用甜甜的笑容表达着对这位第一书记的信任与真情。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审:罗微
本期二审:陈姗
编务终审:李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