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相关资料图)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谥封武乡侯,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诸葛氏是山东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珪,字君贡,在东汉末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少年时父母双亡,其叔父诸葛玄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任。后来,避乱荆州(今湖北西部),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虽隐居于南阳隆中,却结交了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常自比管仲、乐毅,很想干一番大事业。旁人听后,都不以为然,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诸葛亮交情甚好,知其所言不虚。此外,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后来,在刘备“三顾茅庐”诚聘之下,他放弃隐居,出山做刘备的谋士,辅佐刘备取得益州(今四川),建立蜀汉政权。
诸葛亮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治理都江堰,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至今仍然多可借鉴。
二
诸葛亮治理蜀国,首先是从建立法治开始的。在刘焉父子统治益州时期,地方豪强肆意妄为,使得国家政令无法实行下去。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厉行法治,赏罚分明,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不久就改变了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政治腐败的局面,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为了恢复国力,进一步安定人民生活,诸葛亮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实行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的方针政策,使得蜀国的经济力量得到很大增强。由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可以说是三国之中最有条理的一个国家。在其执政最初二、三年时间里,采取闭关息民的方法,立求恢复蜀国元气;随后平定了南中,得用南中地区的富饶,进一步充实了国力,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再加上以“严刑峻法”来打击“专权自恣”的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蜀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清明、安定的局面。
自秦汉以来,李冰父子建成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设置县级管理机构“湔氐道”负责维护和管理。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为了保护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自汉灵帝时起,又设置了“都水椽”和“都水长”,负责管理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
蜀汉建国后,丞相诸葛亮也同样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的举措。蜀汉时期(公元221-263年),秦汉时的湔氐道因“湔氐亦皆汉化”,改称为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这个“都安县”之名来自“都安堰”。据说,刘备入蜀后,成都平原西部的少数民族羌人和僚人时常骚扰湔氐道一带,威胁“大堰”安全。诸葛亮派大将马超带兵前往驻守,出兵前,诸葛亮与马超相约两人分别在手心用一个字写下这次出兵策略。当两只手都展开后,两个“和”字出现在眼前,两人相视而笑。马超到达后,礼遇羌、僚首领,并将刘璋时期取名的“镇夷关”改名为“雁门关”,把“镇僚关”改名为“僚泽关”,使羌、僚和汉族群众自由通商,贸易往来,得到羌、僚首领和群众的欢迎。每至水利工程岁修,羌、僚首领还派人帮助岁修,不仅搞好了民族团结,还保证了大堰安全,蜀汉政权全境都安。于是将“湔堰”改名“都安堰”,湔氐县也更名为“都安县”。此后,“马超坪”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三
史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认识到“此堰农本,国之所资”(都江堰是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于是,他专门设置了堰官,主管都江堰的维护,并征集兵丁1200人常年驻守,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诸葛亮对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大量兴建各类灌溉设施,时人称为“诸葛堰”“小诸葛堰”,并且在各地筑堤以防水患。据民国《成都志》载:“九里堤在县西北,堤长九里,故老相传,诸葛亮所筑,以捍水势”。
诸葛亮在一出祁山失败之后,为减轻减轻军费、军饷负担,同时保证农村劳动力不因战争而流失,以不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在军中实行“减兵省将”,建立了士兵到期轮换制度,从而使农村不因士兵长期在外作战而耽误农时。诸葛亮还十分注重对工商业的发展。他非常关心盐铁业的生产,并花大力气极大地利用和促进了蜀国的织锦业。诸葛亮一方面身体力行,带头养蚕务桑,另一方面设专职锦官,专门组织生产、调拨蜀锦。蜀锦是蜀国对外与魏吴两国通商的主要商品,其质量之精美,远胜曹魏。在增加蜀国国民收入的同时,诸葛亮又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诸葛亮的带动之下,蜀国的绝大部分官员都节俭成风。在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治国方针后,蜀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
此后各朝,都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管。到宋朝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都江堰岁修制度,并施行至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称赞“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祠庙肃清高”。并有赞扬诸葛亮的七律《蜀相》传世,原诗为: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